为深入了解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河南直属队在济源合丰牧业牛场继续开展实践活动。
8月1日清晨,小队成员们依然借助场内的通勤车抵达牛场,开始了新一天的实践工作。今天的任务是协助工作人员统计各奶牛乳量数据,并整理成表格。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对牧场的生产管理至关重要。牛奶产量不仅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还能反映奶牛的健康状况和饲养管理的科学性。



成员们协助工作人员统计各奶牛乳量数据 兽医学院 摄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队员们按照编号把各个奶牛编号及其乳量一一对应录入系统。起初,大家的速度较慢,但在反复练习后逐渐熟练起来。统计过程中,队员们发现部分高产奶牛的产量波动较大,经询问得知,这可能是由于饲料配比、环境温度或牛只健康状态的影响。技术员解释道:“现代牧场的管理离不开数据支撑,只有精准记录和分析,才能及时调整饲养策略,确保奶牛的高产稳产。”这一经历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科学化、精细化养殖的重要性。

记录奶牛编号及其乳量 兽医学院 摄
8月2日,小队成员们再次来到牛舍,重点观察犊牛和成年牛的进食情况及健康状况。犊牛是牧场的未来,其生长发育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产奶能力,因此需要格外关注。队员们注意到,犊牛区与成年牛区采取了不同的饲养方式:犊牛采用单独隔栏喂养,以避免互相争食,并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而成年牛则采用群养模式,便于统一管理。


成员们来到牛舍观察 兽医学院 摄
在技术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协助调整了部分进食桶的位置。通过重新规划食槽布局,确保每头牛都能公平地获取饲料。此外,队员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牛的粪便、毛色和精神状态来判断其健康状况。还例如,腹泻可能意味着饲料不适或细菌感染,而毛色暗淡则可能暗示营养不良。此外,牛舍还会定期自动喷水给牛降温,防止他们在河南极其炎热的夏天中暑,保持风扇开启通风换气。这些细节让队员们意识到,畜牧业不仅需要体力劳动,更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知识。
两天的实践经历不仅让队员们掌握了基础的牧场管理技能,还深刻认识到现代化畜牧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科技与管理的结合。合丰牧业通过数据化统计、精细化喂养和科学化防控,展现了现代牧场的先进模式。队员们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拓宽了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对现代化农业的信心。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畜牧业的发展,希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