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三下乡”政策号召,深化青年学子对地方文化的认知,提高传承意识,8月9日至10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辽直属队走进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探寻与实践意义的旅程。

兽医学院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辽直属队成员合影 兽医学院陈旭 摄
8月9日清晨,队员们踏入西拉木伦公园。这座承载着通辽记忆的场所,前身为1958年的哲里木果树园,1984年改建为公园,1986年正式开放,如今已是城市中自然与文化交融的地标。漫步园中,青砖小径穿过成片果林,枝头沙果、海棠挂着晨露;湖心亭与马头琴雕塑遥相呼应,民族乐曲随风飘散,展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情。沿湖而行,生动的生活场景映入眼帘:白发老人跳着融合安代舞节奏的广场舞,年轻情侣在湖畔低语,孩子们追逐嬉戏、笑声清脆。队员们驻足于一株近百年的老榆树下,树干需两人合抱。管理员说它见证了西拉木伦公园从过去到现在的变迁,轻抚树干,仿佛能听见时光的回响。
随后队员们主动加入志愿服务,见环卫工人顶着烈日清扫,大家拿起工具分片行动,细致清理花丛中的塑料瓶、石板缝里的烟蒂等。

队员们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清扫公园垃圾 兽医学院陈旭 摄
8月10日,队员们深入公园动物观赏区。这里有东北虎、黑熊、狼等物种,也有丹顶鹤、燕子、鹦鹉等鸟类。作为兽医学院学子,大家带着专业眼光观察:有人记录东北虎的进食与步态,有人观察丹顶鹤的社群互动,有人通过展板了解鸿雁迁徙与湿地生态的关联。看到饲养员喂幼鹿,队员们上前请教,得知饲料需搭配苜蓿草和精料。这些经历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带给队员们无限启发。
西拉木伦公园藏着通辽人的生活密码:老辈人的坚守、年轻人的活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这次实践让队员们体会到基层劳动者的不易,对“地方文化”有了具体理解,深化了专业认知,更读懂了通辽的热情与坚韧。这场旅程,既是文化的触碰,更是成长的淬炼,激励着他们用所学回馈社会,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