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研组以“夯实教学基础、升级资源体系”为目标,组织师生团队开展专项工作,同步推进标本室深度维护与冻干标本数字化采集,用高效协作与务实行动,为教学质量提升筑牢资源根基,彰显了教研组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研组全体合照 兽医学院 摄
本次专项工作聚焦教学资源的管理,以“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思路有序推进。环境优化是保障标本长期保存与教学使用的关键。包花尔老师全程统筹协调,开展针对兽医楼610、611、612三个大型标本室的深度清洁与维护工作。学生团队主动承担起陈列架擦拭、地面清扫、通风系统检查等任务,师生分工协作,对标本室进行全方位“焕新”。与此同时,浸渍标本维护工作同步展开,同学们逐一对保存液不足的标本进行残液倾倒、冲洗与更换,确保每一份浸渍标本都能保持良好状态,延长其教学使用周期。

标本室的深度清洁与维护 兽医学院 摄

师生协作“焕新”标本室 兽医学院 摄
作为本次工作的“重头戏”,冻干标本数字化采集环节备受关注。为确保数字化资源的专业性与高质量,团队成员将冻干标本集中转移至六楼走廊,将走廊设为“拍摄棚”,教研组还特别邀请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支持。拍摄过程中,王彩云老师和杨彬老师全程担任“专业指挥”,力求每一张照片都能精准展现标本的解剖构造特征;韩宝祥老师则负责现场协调,保障流程顺畅。尽管待拍摄的冻干标本数量多、任务重,但在师生的紧密配合与高效协作下,整个数据采集工作进展顺利。


合力转移冻干标本骆驼 兽医学院 摄


老师指导标本拍摄 兽医学院 摄
此次专项工作的圆满完成,不仅是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研组对教学资源的一次系统梳理与升级,更彰显了其以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构建起“优质实体资源 + 高效数字资源”的教学资源体系 。教研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需求,持续开展此类务实有效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教学资源体系,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