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淑英,女,1968年10月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草食家畜兽医基础与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厅“兽医基础与牛羊疫病防控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带头人,内蒙古草原英才团队“羊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2004年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分子病理学专业;2005年晋升教授;2010年晋升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和兽医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草原英才、内蒙古青年科技A类领军人才、内蒙古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511内蒙古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长期从事兽医学领域动物生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动物生理学、高级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与生理实验技术、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展和兽医学专题等课程的授课任务。研究工作针对严重威胁我国种羊生产和养羊业发展的慢性呼吸道病毒性疫病-绵羊肺腺瘤病和梅迪-维斯纳病,从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理和特异性检测技术研发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研究。作为主持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面上1项、地区基金8项)以及主持其它省部级项目共1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以第一作者完成发布1项检测技术的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作为主持人获首届内蒙古自然科学三等奖,获第八届内蒙古青年科技奖,内蒙古教学成果一等奖(参加);参与编写“十三五”和“十二五”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和专著共8部。
主要工作业绩或获奖:
2024年获教育厅创新团队带头人(NMGIRT2412);
2024年主持发布1项地方标准(DB/T 1238-2024)
2023年以第一作者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202210077825.8)
2022年获“建校70周年教书育人奖”;
2022年以第一作者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202110689824.4);
2019年获内蒙古“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滚动支持(首席);
2017年主持发布1项国家标准“绵羊肺腺瘤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技术”(GB/T34736-2017);
2017年主持发布1项地方标准“绵羊肺腺瘤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DB15/T1238-2017)
2015年获内蒙古“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
2012年获批内蒙古“草原英才”(个人);
2012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计划”A类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2011年获第八届内蒙古青年科技奖;
2012年获“内蒙古321人才工程”第二层人选;
2009年入选511内蒙古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库;
2009年作为主持人获首届内蒙古自然科学三等奖。